当前位置:首页>体育明星>正文

你真的提示会选吗?8月28日

中国消费者报南昌讯熊铮 记者朱海)原味酸奶、对酸的解风味酸奶、看江复原乳、西省乳酸菌、市场乳酸饮料……面对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监管局酸奶品种,你真的提示会选吗?8月28日,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对此发布了消费提示。对酸的解

酸奶是看江一种发酵乳制品,根据GB1930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发酵乳》规定,西省酸奶可分为4类,市场即发酵乳、监管局酸乳、提示风味发酵乳、对酸的解风味酸乳。看江因此,西省只要产品包装上“产品类型”一栏标识的是这4种中的任意一种,就属于酸奶。

酸奶饮料本质上是一种含乳饮料,一般执行标准为GB/T21732—2008《含乳饮料》。含乳饮料可以分为配制型含乳饮料、发酵型含乳饮料、乳酸菌饮料三类。如果食品标签上有“饮料”二字,比如乳酸菌饮料、酸乳饮料,那么就说明它们都不是酸奶,而是饮料制品。

喝牛奶腹泻的人能喝酸奶吗?酸奶属于发酵乳制品,即以生牛(羊)乳或乳粉为原料,经杀菌、发酵后制成的pH值降低的产品。牛奶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会将乳糖分解为半乳糖与乳酸,并与钙、磷、铁等矿物质结合成有机盐类(如乳酸钙),以提高这些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与利用率。乳酸菌本身也会产生大量的“乳糖酶”,帮助人体消化乳糖。因此,乳糖不耐受者对酸奶的耐受性高于牛奶,对于乳糖不耐受人群来说,酸奶可以作为牛奶的良好替代品。

酸奶添加的益生菌越多越好吗?某网红酸奶宣称“每杯活性益生菌为5000亿”,几乎是每日益生菌推荐量(10亿—50亿)的100倍,远超常规剂量。那么,这种额外大量添加的益生菌安全吗?所谓益生菌,是指从动物、植物、人体中分离出的正常菌群,经过多道工序后生产出的活菌制剂。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益生菌有益于肠道健康,有些益生菌还能促进脂肪和糖的代谢。但益生菌并不是越多越好,人体菌群应该保持在平衡状态。过度摄入和补充益生菌,不仅不能对人体产生积极作用,还有可能扰乱肠道环境,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如腹胀、腹痛甚至腹泻。

酸奶表面出现淡黄色液体还能喝吗?事实上,酸奶表面的淡黄色液体是酸奶析出的“乳清”,其中大部分是水,同时含有乳清蛋白、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发酵乳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19302—2010)对于酸奶的感官要求明确指出:“组织细腻、均匀,允许有少量乳清析出。”所以,乳清析出属于正常现象。因此,在保质期内、贮藏方式得当的酸奶,表面有少量乳清析出,带有发酵香气,无刺鼻气味,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但若酸奶带有发霉味或其他刺鼻气味,则不可食用。

江西省市场监管局提醒,消费者应根据酸奶标签标识合理选择保藏方式,若出现涨包现象,则可能已经发生了变质,不应购买或者食用。

责任编辑:张林保
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
浙江绍兴:重启“驻厂监督制度” 保障防疫用品质量安全玻璃延续回落,等候做多机会,市场研究福建福州:358户违规入网商家被责令改正福建厦门:协调新增4处核酸检测点 确保外卖送餐人员“应检尽检”荷兰斯海恩德尔的“玻璃农庄”,行业资讯福建福州开展节前市场安全大检查辽宁抚顺:立案调查一家仓储商行销售超期食品案浙江绍兴:重启“驻厂监督制度” 保障防疫用品质量安全永安货物:市场迎暖阳 玻璃05独跌,行业资讯福建莆田:《不留痕试验仪校准规范》顺利通过审定午评:玻璃空头兑现利润 暂以震荡思路对待,行业资讯积分当钱花,好礼免费拿合肥市玻璃商会成立采购平台,行业资讯《强化VC面粉中维生素C含量及其检测方法》团体标准专家评审会顺利举行the little应邀参展第22届CBME上海孕婴童展对华光伏设限背后 谁才是真实的赢家?,行业资讯EUROJJ欧恰恰·新趣象2025秋童装订货会圆满收官食安监管“严”字当头 科技赋能“慧眼”共治   辽宁省阜新市市场监管局构筑食品安全防线纪实福建厦门: 多管齐下维护节日市场秩序欧双光伏反关税终裁或结束一反到底姿态,行业资讯广西崇左启动市场监管政协委员民主监督工作全国较早的玻璃线上平台助沙河市产业腾飞,行业资讯全部光伏生产正在向中国转移,行业资讯巨噬细胞识别酿酒酵母孢子的研究(一)福建:金拱门煎炸用油等35批次食品不合格黄原胶对扁桃仁蛋白质乳化特性的影响(一)工信部:淘汰平板玻璃落后产能大限提前,行业资讯水中缩二脲溶液标准物质:助力化学分析Les enphants丽婴房舒适内衣 构筑家的温馨温暖玻璃板块:基本面修正和行业面利好消息的催化,行业资讯2013年4月9日冠通货物玻璃早评,市场研究秀洲企业积较应对光伏玻璃“双反”调查,企业新闻国家电网鼓励分布式光伏以集中式并网,行业资讯产共轭亚油酸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性质研究(一)现货下跌,玻璃继续下行,行业资讯光伏制造业2015年将复苏,市场研究干燥方式对槟榔理化特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一)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双反”初裁前景不容乐观,行业资讯以纯童装户外防风衣 孩子们的活力守护者广西南宁发布春节餐饮食品安全消费提示